睡眠與黑暗的關係

睡眠與黑暗的關係 

黃穎前

專業體適能導師
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資深會員
 

褪黑激素
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體內,都存在著褪黑激素,這些物質的化學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分泌,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消減精神壓力、使得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心臟得以喘息,不僅能夠提高睡眠素質、調節生物時鐘、緩解時差效應、具有加強免疫功能、抵抗細菌、病毒,毒殺癌細胞的效果。而且可以幫助防治老年癡呆症等多種疾病。人的一生中,褪黑激素分泌的最高峰,出現在六歲左右,這時期的孩童,最容易入睡,也最難弄醒。青春期時,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開始下降,生理上產生了明顯的成熟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褪黑激素濃度持續減低,到了四十歲時,體內製造的褪黑激素濃度己不到二十歲時的一半,隨著褪黑激素濃度的不斷減少,我們也慢慢體察到衰老的跡象、病痛的侵襲、難以酣睡、精神不振等等的困擾,也逐漸浮現。

松果體
人腦中有一種稱為松果體的內分泌器官,被喻為人體的「第三隻眼睛」,原因是松果體含了與眼睛相似的色素細胞,對光具有同樣的敏感度,它會根據接收到的光量多少,來決定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每天當夜幕低垂之後,因著眼球的感光作用,便會傳達命令到松果體,褪黑激素的分泌會逐漸增加,至凌晨兩、三點達到高峰,這時我們自然最想睡覺,旭日東昇之時,再次因著眼球的感光作用,褪黑激素的製造急遽下降,我們自然就會醒過來。白天我們體內褪黑激素的濃度,不足晚上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此時我們感到精力旺盛,最適宜工作。如果希望在夜間有優質的睡眠的話,便要在日間盡量多見陽光,或是多接觸其它光源,好讓褪黑激素在日間被充分抑制著,晚上強光消失後,一旦抑制被挪開,身體便能迅速製造大量的褪黑激素,幫助我們容易入睡。另外,夜間要去洗手間時,要避免眼睛接觸到強光,以免強光急劇抑制了褪黑激素的製造,令睡意全消,再難入睡。

在冬天,生活在長期日照不足的人,褪黑激素會因為長期處於幽暗環境下而分泌過盛,會令人產生怠倦,並且感到抑鬱,這稱為「冬日抑鬱」症,而治療方法也很簡單,只要讓眼睛接觸到有足夠強度的光源達半小時以上,身體便能減少製造過多的褪黑激素,心境也隨即變為開朗。

睡眠與黑暗
要讓身體在睡覺時能夠製造足夠的褪黑激素,必須在漆黑的環境中睡覺,一旦眼球見到光,褪黑激素就會被抑制住,因此深夜開燈睡覺者,或是在日間光亮環境下睡覺的熬夜人士,他們身體的免疫功能會下降,也就比較容罹患癌症。對於那些在睡眠環境太光亮,又或須要在日間睡覺的熬夜的人士來說,他們可以在睡房加裝遮光窗簾,或是戴上遮光眼罩睡覺,好讓身體在睡覺時能夠製造足夠的褪黑激素。



蒲公英學會歡迎網站公告蒲公英心聲健康資訊人體空間醫學養生篇癌症篇學會會訊 學會課程其他機構課程影像錄像短片學會活動聯絡我們複習重溫講課下載空間醫學下載欄資訊分享網站推介